4月25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织22级45名学生代表前往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公园开展集体研学活动。在这座“森林工厂”,师生共同参观了一号高炉遗址、集成化数控中心和热轧车间,走近武钢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奥秘。
武钢是“新中国的钢铁长子”。1958年9月13日下午3时25分,新中国炼出的第一炉铁水从它的第一座高炉——武钢1号高炉的出铁口缓缓流出,这座高炉见证了新中国从站上工业化起跑线到走向世界舞台的辉煌历程。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解说下,同学们沿着一号高炉遗址展馆缓缓而上。史料陈列馆展厅内,记录了1958年高炉建成至今的重要历史时刻。走上二楼,硕大的金色炉台前,师生们聚集在毛主席曾经站立过的炉台下,深情观看当年1号高炉第一炉铁水流出的珍贵影像。在集成化数控中心,工人们端坐在大厅的电脑前,通过远程监控,掌握着炼钢的每一道步骤。轻点鼠标,炼钢过程就能在几乎全程自动化的情况下开展,所有流程都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墙壁的显示屏上,这一切刷新了同学们对炼钢作业的传统认知,深切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从20世纪50年代一号高炉建成出铁,到如今远程全流程“一键炼钢”,武钢在钢铁生产领域率先应用5G、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走上创新、绿色发展快车道。
走进热轧车间,师生在40多度的热浪中亲眼见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火红的钢坯在一次次的轧制中渐渐有了钢板的模样,大家真正明白何谓“百炼成钢”。
参观研学的现场,同学们充分发挥我校传媒特色,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拍摄系列主题思政微课,在实践中感悟、学习,实现了“学思践悟”的闭环。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次将“大思政课”的课堂搬到武汉红色工业遗址的现场,鼓励武传学子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是一次课内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活动现场张裕豪等同学纷纷感叹“这次研学活动的意义,文字难以描绘,我们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去实地感知历史和了解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会用拼搏与努力来书写青春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条:共谋发展,共享智慧,深度分析,共同提升
下一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美群教授做客我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