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第三次教研会

发布日期:2024-10-1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青年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营造以老带新、不断学习的氛围,2024年10月10日下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8201会议室开展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燕明,书记李玉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部分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备课会。会议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邓晓峰主持。

根据前期工作安排,本次会议分为近期工作总结安排、第二专题说课、学习汇报和交流讨论三个环节。

会上,邓晓峰首先对近期工作进行总结,肯定了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在今年的备课和授课环节中的积极表现,但也指出仍然存在重难点不突出、逻辑性有待加强和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较少等问题,有待后续进行加强改进。在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方面,鼓励教师们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选题。最后就下一步赴红巷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准备和安排。

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能否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集体备课会第二阶段,由邓晓峰首先说明第二专题的教材逻辑和教学重难点问题,并介绍了备课的总体思路。本专题主要内容为“近代中国的磨难和抗争”,其内容重难点就在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学情分析方面,要注意学生学科专业的文理科背景,结合问卷调研和个别访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链式教学法,同时注重史论结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史实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侵华战争的教学时,对于背景、经过、影响可让学生主动进行分享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在学习汇报和交流讨论环节,由祝庆老师主讲,主题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近现代史大历史观”,首先梳理了大历史观提出的时间线,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行对比,说明了大历史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作用。重点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初探索,讲述中国从自强图存到革命救亡之路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以及五四运动和民族崛起的含义。同时,教师们也踊跃分享自己关于这一部分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最后,院长张燕明就本次集体备课会做了总结,强调在备课时教师们需要把教材内容同专业学术相关资料融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此次集体备课会充分体现教师们对课程教学所做的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也汇聚了教师们对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和独特智慧,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老师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教师之间形成了深入研讨,主动思考,互相学习的氛围,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条: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探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下一条:凝心聚力 “备”出精彩——原理教研室召开第六次集体备课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