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纲要课教学质量,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站好讲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4年12月6日下午在8201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邓晓峰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燕明,书记李玉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备课会,专任教师王文瑶主讲说课内容。
根据工作安排,本次会议分为本学期末教学工作安排、选修课教师教学交流讨论、专题说课共三个环节。
会议开始,邓晓峰就本学期期末和下学期期初教学工作安排进行部署说明,指出目前在纲要题库建设上材料题仍然偏少,后期要多加补充;各位老师要在下学期开学前定好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创新点来对教案和教学设计加以创新。
在选修课教师教学交流讨论环节,祝庆、杨民元和王文瑶三位老师分享了她们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祝庆老师首先感谢学院领导对选修课课程开设的支持和帮助,指出选修课老师自由发挥空间较多,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在教学中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在上课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吸引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杨民元老师认为在课堂上发放调查问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情,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并且她建议可以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拓展和扩充,可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吸收知识内容。王文瑶老师讲解的选修课内容涉及国际外交关系理论和外交礼仪等,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和故事导入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内容。
在青马工程理论课开设总结中,邓晓峰指出教师们总体备课认真,学生反响较好,但是专题选题针对性不够,“理论课”理论深度不够,课后辅导不够。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实行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大学生原著研读比例,并且在课后布置作业等改进方案。
在专题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说课环节中,主讲教师王文瑶老师重点梳理了课程教学内容,指出专题教学重点是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的时间线逻辑,指明三次左倾错误的过程和危害,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备课中要阅读《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原文,理解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革命的缘由。
随后,教研室针对下一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创新开展研讨。大家认为可以结合纲要课课程的特点,从痛点分析和创新举措等方面着手。围绕教学痛点,要精准梳理,分类施策破解;围绕创新举措,要注意教学内容融合和教学技术整合等,多措并举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邓晓峰做总结发言,认为本次集体备课讨论氛围浓厚,是一次扎实有效的集体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未来教研室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集体备课活动成效,并探索多种活动形式。
上一条:行业专家进课堂 探讨教学新样态
下一条:凝心聚力,共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团建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