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上午十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8201办公室举行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聚焦马原课程中“唯物史观”专题,围绕“学原著、强资源”两大主题展开。会议由田爱玲主任主持,教师步婷婷主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会议。
一、学原著:深挖经典精髓 筑牢理论根基
备课会第一环节由步婷婷老师主讲,围绕马克思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展开深度解析,旨在以原著为依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夯实教师理论功底。她从原著逻辑结构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对1848年法国革命至1851年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历史分析框架。她指出,马克思通过剖析法国社会各阶级的权力斗争与意识形态博弈,揭示了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基础与政治逻辑。步老师结合文本,分析了马克思对法国资产阶级各党派(共和派、社会民主派、秩序党)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步婷婷总结道,学习《雾月十八日》不仅有助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更能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提供镜鉴。她建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将原著精髓融入案例教学。
田爱玲主任分享了“原著选段+案例解析”的课堂实践模式,她提出:“只有教师自身吃透原著,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语言。”与会教师就原著教学的难点、重点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二、强资源:共建共享 打造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备课会第二环节中,教研室聚焦充实备课资源,首先各个专题的负责教师根据“双向细目表”确定了考试试题,并且对每一个专题搭建了试题库,对现有的试题进行难易度标定与知识点匹配,新增热点命题20项。其次,“原理”教研室的教师完成了案例库的动态更新:按专题分类,首批入库案例15+个(含视频、图文、数据图表等形式),重点补充符合民办传媒类高校的本土化案例,推行“1+N”协作模式(1位负责人牵头、全员参与补充),按季度更新共享资源。田爱玲主任指出,搭建案例库,实现案例库共享,可以有效破解思政课“入耳难入心”的痛点,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鲜活阵地。
本次备课会通过原汁原味学经典、联系实际悟原理,为马原课程注入了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
上一条:凝练共识 共绘发展新蓝图——“原理”教研室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召开“聚焦时事热点 赋能思政育人”专题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