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聚焦中国革命新道路 赋能思政育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9月9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8201会议室组织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主题为“聚焦中国革命新道路,赋能思政育新人”。学院党支部书记李玉林、教研室主任邓晓峰及全体教师参加研讨,围绕“一师一优课”专题七教学内容优化及“如何将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展开深入交流。

王文瑶老师就专题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行了系统说课。她从教材定位、历史坐标、双线逻辑和内容结构等多个维度展开剖析,强调本专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既承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历史转折,又开启全民族抗战与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与“道路自信”的重要实践源泉。她提出以“史实线+理论线”双线推进的教学逻辑:史实线聚焦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长征等重要事件;理论线围绕“革命对象判定—道路探索—领导成熟—理论完善”展开,借助动态板书系统呈现“史—论—策—魂”的递进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历史事件、理论发展与价值升华的内在关联,深化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历程与当代启示的认识。

在随后的主题研讨中,教师们针对“古田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教学融入”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古田会议所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不仅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更对当前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应通过案例教学、实践体验和跨学科融合等多元方式,将古田会议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同时,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古田会议的简化解读”和“形式主义导致课堂娱乐化”等风险,教师们强调应加强史料实证教学,注重教学活动的思想内涵,确保古田会议精神的政治性和教育性不被稀释。

教研室主任邓晓峰在总结中强调,各位教师应充分吸收本次研讨的成果,持续优化专题七的教学框架与内容设计,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教学有方。

本次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核心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教学设计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教研室将继续深化集体备课与专题研讨,助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近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新成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