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一场围绕离婚纠纷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八讲》的课堂上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并通过实践演练提升学生们应用法律的能力。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民元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顺利进行。活动当天,教室被布置成了一个标准的法庭,庄严的国徽在电子显示屏的正中央,法台及诉讼参与人的桌椅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庭审氛围。参与模拟法庭的同学们身着法袍、律师袍,分别扮演法官、书记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力求还原一场真实、生动的庭审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为即将到来的庭审活动做足了准备。
庭审活动在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后正式开始。本次模拟案件是一起涉及离婚纠纷的民事案件,案件聚焦于一对夫妻因家暴、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围绕争议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原告方主张因双方感情破裂、对方家暴无法继续共同生活,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合理分割共同财产,争取子女的抚养权。被告方虽然同意原告方离婚的诉求,但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在庭审过程中,审判长和审判员明法审令,调查案情细致周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原告代理人和被告代理人则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充分展示了各自的专业素养和庭审应变能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在法庭上逐一呈现,经过举证、质证等环节,案情细节逐渐清晰明了。
法庭辩论环节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双方代理人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从法律条款的适用到案件事实的认定,从证据的充分性到证明责任的分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辩论。同学们在辩论中不仅能够将婚姻法相关的知识学以致用,还展现出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经过合议庭的充分讨论和审议,审判长最终宣布休庭,并在休庭后对案件进行了当庭宣判。宣判结果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威严,也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模拟法庭活动中的努力和付出。
活动结束后,杨民元老师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点评道: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大家虽然都不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同学,而是来自不同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但是经过了前面几次课的学习、经过角色扮演和庭审演练,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并比较流畅的的走完了法庭程序,同时还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相信同学们在以后遇到侵权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她开设本门选修课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燕明对本次模拟法庭活动效果进行了肯定,他表示:在传媒类高校举行此类活动,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法治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传媒人才。同时模拟法庭活动对于思政育人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传媒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大学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核心主题,我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等系列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开设了《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八讲》、《中华流失文物故事》、《外交那些事儿》等丰富的选修课,力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上一条:锤炼教学技能 提升站稳讲台能力 ——“毛中特”教研室积极参加“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锤炼及实例展示研讨会”
下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