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于2024年11月28日下午在8201会议室举行本学期第六次教学研讨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李玉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部分专任教师参加会议,本次备课会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邓晓峰主持,专任教师杨民元、耿成和祝庆主讲。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学习汇报和交流讨论,由杨民元老师主讲;第二部分是耿成老师带领全体教师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第三部分是专题六说课,由祝庆老师主讲。
首先,由杨民元老师分享她在学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这一专题过程中产生的新思考。她介绍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丰富内容:在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在伟大变革中所蕴含的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经历的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接下来,由耿成老师领学《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他分别从感悟思想伟力、把握历史规律、深化宗旨认识、总结历史经验、发扬革命精神、增强团结统一这六个方面来梳理这一专题的逻辑主线。同时特别强调,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要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文明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中来考察,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最后,祝庆老师以“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主题,展示了她对教材第四章的理解、把握和创新设计。她以教材为本,以教育部统编课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和意义进行讲述。授课主题明确、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史料翔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她的课程设计注重前后内容之间起承转合的联系,同时在课堂形式上,注重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把握,综合运用主题互动讨论等多种模式,将教材内容体系化呈现,同时更顺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祝老师的讲授娓娓道来,吸引了各位老师的目光,同时引发大家对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设计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研讨环节,老师们纷纷肯定祝庆老师能够结合自身研究所长,挖掘课程主题相关史料和学术前沿研究资料,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授课方法,并对本专题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如何通过问题链、史论结合、讲故事和讲道理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获得感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
集体备课会气氛热烈,参会教师热情洋溢,大家结合纲要课专题式授课、案例式教学、实践主题活动进行了热烈地交流和探讨。希望老师们能深入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求,把纲要课重难点讲深、讲透、讲活,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让纲要课凝聚合力、释放魅力、充满活力。
上一条:凝心聚力,共创未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团建活动
下一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第五次教研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