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青春镜头追寻红色根脉:武传马院阳光筑梦团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深研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02    作者:     来源:     点击:

本网讯(李光雯 余嘉仪 曾川源)2025年6月28日,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阳光筑梦”团在李光雯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支由广电、编导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以视角为笔、以镜头为眼,在革命旧址的沉浸式调研与拍摄中,不仅触摸到历史脉搏,更汲取了奋进力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寻访与纪实创作之旅。

旧址回响:历史现场感悟信仰伟力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起义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等五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风云1927年的重要见证。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它不仅是武汉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红色旅游区,更是青年学子探寻红色根脉、感悟革命精神的理想之地。

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先后走进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核心展区。斑驳的砖墙、简朴的陈设、珍贵的文物,无一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在毛泽东同志曾主持农讲所工作、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院落里,在中共五大开启革命新篇章的会场旧址内,队员们或驻足凝视,或用心感悟,聆听讲解员动情讲述先辈们筚路蓝缕、矢志救国的壮举。站在当年代表们激烈讨论的会场,队员们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风雷激荡年代的热血与理想,对“革命理想高于天”有了更加切肤的体会。

光影叙事:专业所长记录红色文化

依托传媒专业的独特优势,“阳光筑梦”团队此行的核心任务是以影像为媒介,深度记录与传播红色文化。他们肩扛摄像机、手持稳定器,穿梭于各个场馆之间,运用课堂所学的采访、拍摄、导演技巧,系统拍摄了博物馆的建筑风貌、珍贵史料及陈列展览。团队还精心采访了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们及现场参观学习的青少年群体,录制了多组口述历史与互动交流镜头,力求从多维度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回响。

“你认为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对自己有什么影响?”面对队员的提问,一位大学生游客深情回应:“参观博物馆让我解构了个人主义焦虑,重塑了自我使命感。面对生活中的迷茫与‘躺平’心态,革命青年的事迹为我提供了另一种精神参照。”

行思相长:实践课堂促进思想升华

从书本走向现场,从理论迈向实践,“阳光筑梦”团队在武汉革命博物馆这片红色沃土上,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镜头铭刻初心之光。他们以青年特有的视角聚焦历史细节,用专业能力活化红色资源,将调研拍摄的每一帧画面都转化为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参观记录后最大的改变,是懂得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坐标。”在团队组织的总结会上,队友的发言引发共鸣。这次“三下乡”之行,不仅为团队积累了丰硕的创作成果,更在每位队员心中铸就了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据悉,该团队后续将围绕此次调研素材,制作10-15分钟纪录片《红脉·武汉》,分“觉醒”“烽火”“新生”三篇章,融合实景拍摄、动画还原、观众访谈。此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媒人以专业之力活化红色资源的创新探索,彰显了武传学子“以专业赋能思想,用青春诠释信仰”的责任担当。

上一条:聚焦案例教学,深耕备课提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

下一条:“德法”教研室教师参加教学科研创新与智慧课程建设实操培训

关闭